著名影星傅藝偉的吸毒丑聞就被爆出,這不僅讓“朝陽群眾”的緝毒先鋒形象再度輝煌,也拉開了娛樂圈猴年的掃毒大幕。很多人擔心:如今毒品有泛濫趨勢,加上個別明星的惡劣示范,會不會導致毒禍蔓延到自己家里,特別是孩子身上?作為普通人,我們又該如何防范?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——
家庭容易出“癮君子”的原因是什么
遺傳和家庭,都要留點神
毒癮和美德一樣,養(yǎng)成是需要某種土壤的。越來越多研究表明,家族遺傳和吸毒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。有些家族,大腦控制沖動的能力普遍比較差,導致他們容易貪一時過癮而嘗試毒品,或者需要依賴毒品去控制情緒。
2012年,英國劍橋大學曾進行了一項實驗,邀請50對兄弟/姐妹作為測試組,其中一方濫用興奮型藥物,一方沒有濫藥史;邀請另外50對健康的兄弟/姐妹作為對照組,對這兩組人進行反應測試和大腦掃描。結果顯示,測試組大腦前額葉功能較差,控制能力不如對照組。
些研究提示了“癮君子基因”存在的可能,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檢視方法:留意家族有沒有成癮患者,包括毒癮、酗酒、賭博等等;他們有沒有被精神科醫(yī)院確診出“器質性問題”。如果有,就要提高警惕,及時請教醫(yī)生了。
如果沒有遺傳因素,我們需要考慮家庭環(huán)境。眾所周知,很多癮君子都出在問題家庭。毒根,很小時就不知不覺長起來了。
例如,喜歡吸食冰毒等興奮劑的人,相當一部分家庭教育特別粗暴,上來就一頓拳腳,再罵個狗血淋頭,而且在7歲前就開始這樣,長期習慣棍棒教育。這樣長大的孩子,來不及建立自信就被打怕了,長大后,遇到挫折容易嚴重抑郁,沒事也會情緒低落,覺得累、沒意思。這些情緒無法排解,有些人就轉向興奮劑,從中獲取一種“精力無限、情緒高漲”的快感。
喜歡吸食k粉氯胺酮等致幻劑的人,一般平時都比較壓抑。家庭教育之中,父母很少理解孩子,慣于嚴厲說教,從小就在孩子內心種下許多禁忌,“絕對不準反駁長輩”“性是罪惡”“當哥當姐的不分青紅皂白必須忍讓弟妹”等等,讓孩子正常的愿望和沖動受到禁錮。這些人偏愛k粉,就是追求幻覺中那種毫無顧忌、自由自在、盡情暢游天地的感覺。還有一些人,從小父母不在身邊,“天生天養(yǎng)”,缺乏關愛,這樣的人也容易依賴K粉,在幻覺中尋求“與神秘的宗教感融合”的體驗,就如小時父母和自己融為一體那樣舒服。
現實之中,癮君子的家庭問題會比上述例子復雜得多,濫用的藥物也更繁雜。但總之,缺陷重重的家庭會讓孩子內心傷痕累累,成為毒品的易感人群,比起健康家庭長大的孩子,他們更易被誘惑。
染毒也有高危時刻
52歲的傅藝偉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吸毒的?她說,是離婚后,“我心情不好”,自此踏上歧途。
人總有一些特別脆弱的時刻:離婚、失戀、墮胎、突然喪親、破產、失業(yè)、名聲掃地……重大打擊讓人備受煎熬,如果走不出陰霾,就會成為易感人群心理失衡、轉而依賴毒品的高危時刻。
毒品有兩個特點特別誘人:其一是帶來輕松開心的感覺,讓人暫時忘記煩惱,似乎隨心所欲。興奮劑還會讓吸毒者自感強大,好像力量無窮,無所不能,可以對抗重大打擊帶來的無力感。其二,毒品通過改變身體的化學平衡來改變情緒,比起談心、安慰、運動等健康的情緒排解手段,毒品起效更快、更強烈、更虛幻,很能迎合那種“我要急于擺脫痛苦”的焦慮心態(tài),特別容易令人病急亂投醫(yī)。
高危圈子,同樣是易感人群必須警惕的。個別沒出息的明星“毒團”、校園不良少年、“High場”、不抽兩口就沒靈感的所謂藝術家圈子……都是毒禍蔓延的地方,正常人避之則吉,但對于因為家庭問題而向外尋求歸屬感的人來說,毒圈也很像一個“歸宿”。
就如房祖名,從小,老爸成龍很少關心他的生活,也禁止他向外界透露“我是成龍的孩子”;老媽林鳳嬌不懂教育孩子,若非寵溺,就是打罵。他們的家庭關系如此疏離,2004年到2014年一家三口只吃過一頓飯。這樣的孩子,內心需要親密、陪伴、撫慰,但在爹娘身上找不到,只好投向毒品和朋友。在他自己的住所里,房祖名糾合了一群毒友,抱團扎堆,共同沉淪。本來是有天分的苗子,小時種得不好,長大又栽到毒水里,最終長歪了,也是可惜。
歸根結底,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癮君子,就從給他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開始吧!
部份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聯系刪除